2024.12.27 經濟日報 文/蔡穎青
亞洲公司治理第23屆年會甫於11月5-6日舉行,我國在2023年亞太地區的市場評比上升到第3位,但日本、澳洲、韓國、新加坡等國也都推陳出新,不斷創新精進。
在此百花齊放的年代,中華公司治理協會特別邀請亞洲公司治理協會(ACGA)大中華區研究主管王湖出席「董監聯誼會」,進一步分享亞太地區的公司治理最新的發展,以及ESG的重要動態,近百位主導企業發展的董事長、董監事、總經理、執行長暨高階主管、學者專家都出席參加。
中華公司治理協會【董監聯誼會】會長黃顯華致詞時表示,不論是誰當選總統,永續都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核心,而董事會的多元就是第一步,他舉例,由他擔任董事長的福邦創業投資公司,近期也密集諮詢多位優秀的女性加入董事會,以落實董事會多元化,
在治理實務上,黃顯華強調,讓公司邁向更「透明化」,就是最佳的治理方式,不僅可以防止股東濫權,更可要求經營層公平對待所有股東、員工以及債權人。

中華公司治理協會「董監聯誼會」會長黃顯華(左起)、臺灣證券交易所經理余宗普、中華公司治理協會理事長陳清祥、亞洲公司治理協會大中華區研究主管王湖、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副組長陳怡均、中華公司治理協會副理事長朱竹元、中華公司治理協會秘書長吳哲生。攝影/吳榮邦。
亞洲公司治理協會(ACGA) 大中華區研究主管王湖表示,ACGA在「激活亞洲」的研究報告中,主要聚焦在CG Watch 2023兩大表現欠佳項目「上市公司」(listed companies) 、「投資者」(investors),並進一步探討亞太上市公司治理和投資者盡職治理 (stewardship)的落實。
王湖說,「上市公司」的研究範圍包括14個核心問題,其中,台灣的強項是永續報告、董事會績效評估、內部稽核的運作,弱項則是董事薪酬揭露、提名委員會的獨立性及提名委員會中的女性董事。
他分析,在這次研究的180家上市公司中,不足三分之一(59家)公布董事會性別多元化目標(gender diversity target on boards),以澳洲和馬來西亞表現最佳,各有11家公司透露此目標。新加坡10家、台灣9家和香港7家緊隨其後。表現落後的是日本2家、韓國1家和中國1家。但也有10家日本公司設立並披露了女性在管理層的比例目標,另有2家韓國金融機構分別設立了女性在董事人才資料庫和管理層中的比例目標。
至於在董事會及其功能委員會之獨立性方面,獨立董事長(independent board chair)在澳洲司空見慣;首席或資深獨立董事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落地生根,概因監管推動。但獨立董事長和首席獨立董事在亞太其他市場並不常見。
談到投資者排名,王湖表示,台灣和新加坡:散戶投資者維度相對強於機構投資者維度,日韓兩國則在投資者方面進步明顯,且提升其整體公司治理水準。
在盡職治理勃興上,王湖指出,領先的有,澳洲:亞太盡職治理的先行者;機構投資者積極投票,揭露詳盡;資產擁有者起表率作用 ;散戶投資者組織紮根已久。日本:日本政府退休基金(GPFI)引燃責任投資;本土和境外機構投資者都踴躍投票,積極開展議合;股東行動主義蔚然成風。韓國:股東行動主義發展迅猛,公開披露的案例由2019年的8起增至2023年的77起;散戶投資者崛起成為不可忽視的力量。
王湖也特別肯定,台灣有投資人保護中心積極落實股東行動主義,並協助投資人監督董事會,保護投資人,這點,在亞洲公司治理的表現中名列前茅,同時,協會也列入必要評分項目。
王湖表示,未來公司治理改革,由中國證監會推出的「市值管理」指引是值得關注動向之一,該指引要求主要指數成分公司和股價淨值比(P/B)長期低於1的公司應積極提升自身投資價值。比如,董事會秘書須強化與投資者的溝通,以及落實市值管理主要措施:「現金分紅、股份回購、股權激勵與員工持股計劃、併購重組、信息披露、投資者關係管理」等。
中華公司治理協會理事長陳清祥主持了最後的交流,與會貴賓紛紛表達了珍貴的意見,並期待中華公司治理協會在我國與亞洲公司治理協會的互動中,可以多方協助,讓亞洲公司治理協會對我國實況更加瞭解,可以促進多元良性的發展。
陳清祥也預祝大家在2025年都有更好的機會與發揮,同時預告2025年2月21日的開春董監聯誼會,將邀請臺灣經濟研究院張建一院長跟大家分享當前的經濟情勢。在大家相互祝福聲中,對明年充滿了新的希望!
網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35/8452442?from=edn_newestlist_cate_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