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GA公司治理最新觀察:台灣強項在永續報告書及董事會績效評估

2024.12.27 工商時報  文/簡立宗

中華公司治理協會董監聯誼會,邀ACGA大中華區研究主管分享公司治理最新趨勢

中華公司治理協會於12月19日舉行董監聯誼會,邀請亞洲公司治理協會(ACGA)大中華區研究主管王湖分享亞太地區的公司治理最新的發展,以及ESG的重要動態。活動吸引了多位主導企業發展的董事長、董監事、總經理、執行長暨高階主管參與,共同關注亞太地區的公司治理趨勢。

中華公司治理協會「董監聯誼會」會長黃顯華(左起)、臺灣證券交易所經理余宗普、中華公司治理協會理事長陳清祥、亞洲公司治理協會大中華區研究主管王湖、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副組長陳怡均、中華公司治理協會副理事長朱竹元、中華公司治理協會秘書長吳哲生。圖/簡立宗。

「公司的透明化就是最好的公司治理。」中華公司治理協會董監聯誼會會長黃顯華在會中表示,公司治理協會致力推動公司治理20幾年,成效非常不錯。雖然挑戰很大,但台灣企業穩紮穩打,從主管機關到企業,大家都在努力。今天台灣的股票市場能有現在的表現,不僅是因為資金流入,還因為大家對台灣資本市場有信心。他指出,台灣有兩座「護國神山」,一座是台積電,另一座就是台灣的股票市場。他認為,股票市場能穩定突破兩萬多點,反映出台灣高科技產業、ICT產業及生技產業的競爭力與韌性,相信這個趨勢會持續下去。因此,不管外在環境如何變化,ESG企業仍須持續向前,這就是所謂的永續經營,也是股市價值的體現。

王湖分享了亞洲公司治理協會ACGA《激活亞洲》(Activating Asia)研究報告,聚焦於CG Watch 2023的「上市公司」及「投資者」兩大表現欠佳項目,同時深入探討亞太上市公司治理和投資者盡職治理的現狀與未來發展。在「上市公司」排名中,澳洲位居首位,其次為馬來西亞和印度,而菲律賓、中國和印尼則排名墊底。澳洲在獨立董事長制度、薪酬政策揭露以及董事會多元化方面展現出顯著優勢,反映出其在公司治理中的領導地位。台灣排名第五,在永續報告、董事會績效評估及內部稽核的運作上表現優異,但仍需在董事薪酬揭露、提名委員會的獨立性及女性董事比例等方面加強。

在「投資者」排名中,澳洲再次拔得頭籌,日本和韓國緊隨其後,榜尾的格局則與「上市公司」類似,為菲律賓、中國和印尼。王湖指出,投資者排名與公司治理水準呈現正相關,日韓兩國在投資者方面的進步顯著提升了其整體公司治理表現。澳洲以機構投資者積極投票與詳盡揭露為特徵,並展現資產擁有者的領導作用,散戶投資者的參與亦已深根多年。日本則由政府退休基金(GPFI)引領責任投資潮流,激發本土與境外機構投資者的積極參與,股東行動主義蔚然成風。而韓國則因股東行動主義的快速發展以及散戶投資者崛起,成為該領域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相較之下,王湖說,菲律賓本土資產管理業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中國雖有領頭企業開始實踐責任投資,但中小型機構參與度有限,盡職治理守則尚未出台,印尼則因缺乏成熟的治理框架與本土資管產業的早期發展狀態而進展緩慢。台灣在投資者維度中排名第六,和新加坡同樣,在散戶投資者維度相對強於機構投資者維度,展現了散戶投資者訴訟途徑與本土機構投資者參加股東大會的優勢,但在投票揭露詳盡程度、維權基金活躍度及本土資產擁有者領導角色等方面仍有改進空間。

在CG Watch 2023調查中發現,多元化政策千篇一律,不足三分之一的公司公布董事會性別多元化目標,顯示多元化目標尚未普及。其中,澳洲和馬來西亞表現最佳,新加坡、台灣和香港緊隨其後,而日本、韓國和中國則相對落後。台灣和印度的公司中,董事會多元化目標普遍保守,但預計台灣的情況將逐步改善。此外,公司治理報告的質量遜於永續報告,後者日益精細,而前者在如董事會討論事項及董事任命理由等基本領域的揭露上仍有不足。不過,台灣的永續報告品質在亞太地區領先,韓國和澳洲緊隨其後。

本次分享會透過全面的觀察,詳盡剖析了亞太市場在治理實踐上的多樣性與差異,並為台灣企業如何在永續發展與治理提升中找到平衡提供了新的視角與方向。

中華公司治理協會理事長陳清祥主持了最後的交流,與會貴賓紛紛表達了珍貴的意見,並期待中華公司治理協會在我國與亞洲公司治理協會的互動中,可以多方協助,讓亞洲公司治理協會對我國實況更加瞭解,可以促進多元良性的發展。

陳清祥也預祝大家在2025年都有更好的機會與發揮,同時預告2025年2月21日的開春董監聯誼會,將邀請臺灣經濟研究院張建一院長跟大家分享當前的經濟情勢。在大家相互祝福聲中,對明年充滿了新的希望!

網址:https://www.ctee.com.tw/news/20241227700481-43120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