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University of Portsmouth
【發佈日期】2025年 3月 18日
【介紹者】閻書孝研究員
【審訂者】邱明志委員
【簡介】
一份調查溫室氣體排放和財務報導品質之間關係的新研究發現,高污染公司更可能謊報其盈餘以抵銷氣候相關成本。
這份研究發表在《應用會計研究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Accounting Research)查考了與氣候變遷法規相關的財務風險,諸如歐洲綠色協議(European Green Deal)、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該研究發現,隨著公司轉型至低碳營運的成本增加,他們可能從事盈餘操縱以呈現更好的財務狀況。
這份研究分析了2005至2018年間17個國家及不同產業的476家歐洲公司。研究結果顯示了對公司治理、監理政策和減緩氣候變遷的重大寓意。
主要發現如下:
*溫室氣體排放較高的公司更可能參與盈餘管理實務。這些運作透過誤導利害關係人公司有關公司實際績效和財務狀況,因而降低財務報導品質。
*規模較大的董事會可緩和這種關係,導向更好的財務透明度。
*儘管歐盟對排放的法規更為嚴格,但公司持續從事盈餘管理實務,表明需要擴大監理審查。
普茲茅斯大學會計、經濟與金融學院(University of Portsmouth’s School Accounting, Economics and Finance)的Panagiotis Tzouvanas博士解釋說:「高溫室氣體排放量不僅會讓外界關注污染公司,也成為識別公司參與操縱盈餘管理的一個訊號。這件事強調財務報導需要更強力的監督與透明度。」
該研究也發現,公司面對溫室氣體排放之監理不確定或許會使用盈餘管理策略來預測潛在的政策變動。隨歐盟定下2030 年將排放量減少 50% 目標的野心,研究者說公司必須調適其財務策略,同時維持報導的誠信。
對投資人而言,研究結果顯示在評估高排放公司的財報時需要提高警覺。操縱盈餘來抵銷氣候相關成本的公司或許會提出誤導性的財務狀況,影響投資人決策及長期永續性。
政策制定者可使用這些見解來完善其法規,不只實現環境目標,也提高財務透明度。最近修訂的歐盟能源效率指令(EU Energy Efficiency Directive―EU/2023/1791)往這個方向邁進一步,強調需要對排放量和公司財務揭露有更嚴格監督。
研究作者呼籲在全球範圍作進一步的研究來判斷歐洲之外是否也有類似趨勢。他們也建議查考其他公司治理因素在緩解溫室氣體排放對財務報導品質之影響,比如董事會性別多元性與投資人保護方案。
儘管歐盟有較嚴格規定,但該研究首次提供溫室氣體排放和盈餘操縱有所關聯的證據。它突顯了滿有企圖心的氣候政策之雙重效益,減少環境傷害和強化財務透明度。
Tzouvanas說:「藉由讓公司對其排放和財報負責,監理機關和投資人可推動有意義的改變,朝向更永續及道德的經營環境。」
【網址連結】
https://www.port.ac.uk/news-events-and-blogs/news/companies-with-high-greenhouse-gas-emissions-more-likely-to-manipulate-finances